孟加拉族,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人口约2.2亿,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国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奥里萨邦等地,另有少部分分布在缅甸、尼泊尔等国。孟加拉人纯朴且好客,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爱好和平、向往生活美好和充满快乐。
孟加拉族讲孟加拉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语族东部语支。孟加拉语原采用梵文字母,11世纪以后创制出梵文的一种变体文字。大多数孟加拉族信奉伊斯兰教,其他多信印度教,主要敬奉迦利女神、地神、龙神、村神、家神等。在孟加拉国的信伊斯兰教,在印度的信印度教。实行种姓制度,信仰印度教的孟加拉族有种姓制度,分婆罗门、维迪耶、迦耶斯特和首陀罗4个种姓。婆罗门种姓的社会地位最高,维迪耶种姓次之。迦耶斯特种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许多社会活动家和宗教领袖,甚至有许多迦耶斯特人戴上了只有婆罗门才能佩戴的圣线。首陀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种姓,包括工人、农民、手工艺人、佣人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孟加拉族仍有种姓残余影响,其中专门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的盖瓦德人占孟加拉族人口的绝大多数。
孟加拉族喜爱音乐舞蹈,其音乐别具特色,伴奏的乐器多为当地独有的手鼓“托普拉”和一种类似手风琴的“哈姆尼姆”。孟加拉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男人与女人间相见时,一般都习惯用点头示礼或用说句客气话来代替礼节。男人一般不与女人握手。孟加拉国的佛教徒与客人相见时,习惯施合十礼。客人也应双手合十还礼,以示相互间的尊重。
孟加拉族重友情,接宾待客笑脸迎;民族宗教伊斯兰,非凡重视《古兰经》,国民时间观念强,事先约会准时逢;拍打后背最忌讳,左手待人为不敬;“十三”数字多厌弃,酒为禁品不准用。孟加拉人爱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象邻国巴基斯坦那样倾向于欧洲的生活方式,一般人的生活观念都倾向于亚洲。时间观念很强,对约会非凡讲究准时赴约,认为这是社交上的礼貌,必须遵守和准时。他们非凡喜爱荷花。习惯称荷花为“花中君子”,并视荷花为“吉祥”、“平安”、“光明”、“纯洁”的象征。
在服饰方面,除冬季(11月到翌年3月)须穿毛料衣服外,轻便、随洗随干的衣着最为上乘。办公室内衣着往往比较随便,一件衬衣和一条长裤便可应付。孟加拉人城市居民爱穿无领宽袖长衫,披布单或绸单。妇女穿纱丽,盘发辫,插鲜花,戴首饰。伊斯兰教徒死后行土葬,印度教徒死后行火葬。到了21世纪初,孟加拉族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但农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农经济。
孟加拉地区曾数次建立过独立国家,版图一度包括现印度西孟加拉邦、比哈尔等邦。16世纪孟加拉地区已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8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19世纪后半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地区被分为东西孟加拉地区,西部归印度,东部归巴基斯坦。1971年3月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在其后的独立战争中,东巴基斯坦最终成为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