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位于亚洲,处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内陆国。其地理位置独特,北部与西藏接壤,南部、西南部与锡金西孟加拉邦交界。
不丹的地形特点非常独特,地势北高南低,全国除南部小范围的杜瓦尔平原外,山地占不丹总面积的95%以上,因此有“山国”之称。不丹各地的海拔高度悬殊极大,东南部地区的马纳斯河海拔高度只有97米,是不丹海拔最低的地区;而北部喜马拉雅山脉的大多数山峰海拔高度都在6000~7000米以上,库拉康日山海拔高度达到7554米,是全国海拔的最高点。
不丹的地势高低悬殊,从北至南逐渐下降。随着气候的垂直变化和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程度的不同,全国大致可划分分3个主要地形区,即北部高山区、中部河谷区和南部丘陵平原区。北部高山区亦称大喜马拉雅山区,位于不丹最北面,沿中国边界延伸,高度一般在海拔5000米以上,年降雨量不足500毫米。本区山势高峻,冰峰林立,地形险要,大多数雄伟山脉高达5000多米,并常年处在雪线以上。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峰有马桑甘峰、卓莫拉日峰、瓦吉拉峰、梅拉卡尔春峰、波德拉峰、梅拉拉峰等。著名的卓莫拉峰等超过7000米的四座高峰均位于此,是中国与不丹之间的天然屏障。本区气候严寒,空气稀薄,含氧量少,并有冰川发育。本区除部分高山草甸可供放牧外,大部分地区地表荒漠,几无人烟。
中部河谷区又称内喜马拉雅山,由喜马拉雅山脉向南延伸的支脉及其间的谷地构成,面积约为不丹总面积的1/2,海拔2000~5000米。本区地形起伏较大,平均比差约1500~2000米,山岭河谷南北纵横,东西交通不便。绵亘于不丹中部的黑山山脉(the Black Mountain),海拔达到4900多米,把不丹从地理上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构成了不丹东、西部之间的一道自然障碍。中部河谷区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年平均气温约8℃,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山岭普遍为针叶或针、阔叶混杂的高山温带森林,林下藤蔓植物繁茂。本区多谷地,有不丹著名的廷布河谷(the Thimphu Valley)、帕罗河谷(the Paro Valley)、普那卡河谷(the PunakhaValley)、布姆塘河谷(the Bumtang Valley)、扎西岗河谷(the Trashigang Valley)等著名谷地。这些谷地地形开阔,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特产丰富,人口稠密,是不丹重要的经济区和文化中心。
南部丘陵平原区由喜马拉雅山山麓丘陵地带和杜瓦尔平原组成,海拔2000米以下。喜马拉雅山山麓丘陵地带,又称亚喜马拉雅山区。该地带从杜瓦尔平原徐徐崛起至600米许,然后地势逐渐升高,起伏增大,再以陡峻悬崖升至1500米以上。该地区较大的河流有阿莫河(the Amo Chhu)和马纳斯河等。年降雨量为1200~2000毫米。河谷地带多为交通要冲,是进入不丹腹地的门户。杜瓦尔平原是印度阿萨姆平原的北延部分,南北宽约30~50公里,最低处海拔仅150米,地势平坦开阔。杜瓦尔平原大致可分成南北两部分。偏北部分紧靠丘陵,地形受北方高山山嘴影响,地面堆积着粗砾石、漂石、卵石、粗圆砾石以及沙石等沉积物。溪流河床宽而河堤矮,旱季易断流。偏南部分的地形与南面的阿萨姆——孟加拉平原相似,河流流速较缓,河道固定,土壤肥力中等,草、竹以及娑罗双树林等亚热带植物生长茂盛,并辟有部分农田。南部丘陵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多雨,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4℃,年降水量2000~5000毫米,每年6~9月为雨季,雨季降水集中,常酿成洪灾。区内河流流量较大,河床平坦,但河水浅,不能通航。本区气候宜于动植物生长,山麓丘陵地带植被繁茂,多系热带、亚热带雨林,林中多野生动物。东部的马纳斯河流域。是不丹著名的动物保护区。本区经济作物以粮食生产为主,并盛产柑橘、香蕉、凤梨等热带水果。
不丹的冰川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山区,占总面积的10%,是重要的可再生水资源。每到冬季,冰川凝结了大量的新雪,夏天一到就慢慢融化,每年可给不丹带来大量的清新水源。同时,冰川也曾给不丹带来了严峻的灾害,冰川的融化会使河流泛起季节性涨水,经常造成洪灾和潜在灾害。
总的来说,不丹王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它的地理特征不仅塑造了这个国家的自然景观还影响了其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使其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色彩的国家。